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史记 > 列传_鲁仲连邹阳列传

列传_鲁仲连邹阳列传

作者:司马迁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鲁仲连邹阳列传

新垣衍听了,很不高兴地说:“唉!唉!先生说这话也未免太过分了一点!先生又怎能使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呢?”

鲁仲连热爱游历四方,曾到过赵国。

“所以女子的容貌,不论是美或丑,只要一入宫门,便会受人妒忌;士人的才德,不论贤或不肖,只要一上朝堂,就会遭人嫉恨。从前司马喜在宋,遭到被斩去双腿的灾祸,到了中山,却当起中山的宰相;范雎在魏,受过肋骨被拉折,齿牙被打断的耻辱,可是到了秦国,却被封为应侯。何以他们在宋魏会遭到那样的灾祸呢?那是因为他们两人都坚信自己独特的见解,和必然有益于君的计划,他们不愿阿附权贵,不靠朋党的势力,只想凭个人的真才至诚,只想以孤特独立的身份,直接同国君交往就好,可是却不免要受到嫉妒者的毒害。因此商末的申徒狄,谏纣不从,他就抱瓮跳河自沉;周末也有个叫徐衍的,见世乱不容直士,他就背负石子,自沉于海底。他们的行为虽然不见容于世,但是他们的心,却是惟义是趋,一点也不肯苟取。若是硬要他们在朝呼朋结党,凭借权幸之助,以求改移国君的心意,那他们是宁死也不肯干的。因为正直之士是如此不肯趋炎附势,因此,他们的见用与不见用,便有待国君的赏识和破格擢用了。所以百里奚乞食于道路,秦穆公知道他是贤人,便把国政委托给他;宁戚喂牛于车下,齐桓公晓得他不是平凡的人,就任命他为大夫。像这两个人,岂是借着在朝为官的机会,或是凭靠左右悻臣的吹嘘,然后那两位国君才去重用他们的吗?那实在是因为齐桓、秦穆二公的心,和他们的心灵,彼此有所感通,行为彼此有所相合,因此彼此亲密的程度,有过于胶漆的黏结,感情的深厚,有如亲兄弟一般的不能片刻分离。这时候,他们彼此的感情,岂是众人的话所能迷惑离间的呢?所以偏听一面之辞,就容易发生奸邪;单独任用一人,便容易闹出乱子。从前鲁定公听了季桓子的话,赶走孔子;宋王相信子罕的计谋,囚禁墨翟。凭那孔子的圣德和墨翟的辩才,尚且不能免去他人的毁谤,而信谗的二国,也因此而危险。这是什么道理呢?因为众人的谗言,可以烧熔金属;积久的毁谤,可以销毁坚骨啊!因此,秦国用了戎人由余,就称霸中国;齐国重用越人蒙,威、宣二朝就常强过于其他诸侯。这两个国家的擢用外来人才,哪曾受到世俗之见的牵引和偏激言辞的左右呢?由于秦齐二国的国君,能以公正无私的心去听人的言论;能从多方面去观察人的表现,所以他们能得贤士,而在当代就留下有知人之明的美誉。因此国君的用士,要看彼此的意气投不投合,而不必论彼此的关系是亲还是疏。要是意气相投的话,那么北胡和南越那么疏远的人,也可结为兄弟,像秦穆公和由余,齐威王、齐宣王和越人蒙就是一个例子;要是意气不相投,那么纵使是骨肉至亲,也会将他驱逐出门而不收容,像帝尧和他的儿子丹朱,帝舜和他的弟弟象,周公和他的兄弟管叔、蔡叔就是一个明证。现在做人国君的,若是真能像齐秦之君那样有用人之明,而不像宋鲁之君那样听谗逐士的话,那么五霸的事业,实已不足称道,而三王的盛世,却是不难做到呢!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